《錦囊》體內排濕10撇步

冷食冷飲盡量少碰。(記者李叔霖攝)
冷食冷飲盡量少碰。(記者李叔霖攝)

▲冷食冷飲盡量少碰。(記者李叔霖攝)

傳統中醫認為,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可見不易祛除體內濕氣。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昨日表示,除了接受治療之外,建議謹記十個好辦法,幫助民眾減少體內濕氣。第一,洗頭洗澡時,注意擦乾水分,弄乾頭髮後再入睡,避免濕氣進入體內影響健康。

楊醫師指出,第二,不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蓋潮濕的被子,被子經常曬太陽,衣物最好掛窗外透過陽光曬乾;第三,避免淋雨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身體,淋雨後及時換上乾衣服;第四,濕氣重的人,最好不要在剛拖過地板赤腳行走,最好等乾了再踩地比較好。

楊淑媚醫師指出,第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盡量開窗,打開窗戶促使空氣流通,倘若房間濕氣很重,建議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產生滯留,倘若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對流。

第六,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盡量不要住地下室,因為潮氣特別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避免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距離的床上;第七,中醫認為,酒助濕邪,少碰為妙,更不能借酒澆愁,因為喝酒是加重「濕毒」主要因素。

第八,冷食冷飲盡量少碰,特別是在濕氣重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冰冷飲品、寒涼性蔬果,中醫認為,這些東西會讓腸胃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的機會。因此,不宜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蔥、用薑減弱蔬菜寒涼性質。喜歡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為「甜膩化濕」。

第九,多喝溫開水,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溫開水,讓水分稀釋並且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會殘留體內。

第十,越懶越要運動,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導致濕氣攻入脾臟,進而引起一系列病症,建議適當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以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