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疫情擴散、失業危機及其弱勢勞動人口處境

讀者投書: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所發布的報告指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擴散影響,全球最多將會增加近 2500 萬名的失業人口,數字之大遠遠超過 2008 年金融危機之際的 2200 萬人,連帶而來的是當發生流行病抑或經濟危機,對於工作者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衝擊影響,對此,依據過去經驗和目前新冠病毒的訊息,國際勞工組織提醒包括已有健康狀況問題的工作者、年輕人及年長工作者、女性工作者、未受體制保護的工人以國際移工這五大類的勞動人口,更是要留心預防可能會出現的失業風險,藉此提前準備必要的因應方案,而這也是台灣社會相迎『後-新型冠狀病毒』一項重要的重建功課。

誠然,疫情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已經是從特定區域、對象的「動態風險」,擴及到全球、大規模的「靜態風險」,如此一來,思索疫情之於勞動就業或工作失業的提前部署,就有它主動以對與積極性差別待遇的必要,就此而言,因為疫情之故而可能遭遇工作不保的弱勢人口,雖然是涵蓋有生理弱勢的健康之虞或年長者、年齡弱勢的年輕人、性別弱勢的女性工作者、勞動弱勢的臨時工和零工以及身分別弱勢的跨國移工等。

但是,在這裡考察真義的乃是關乎到作為一種複合性變項的『弱勢族群』,其所對應的範疇內涵及其操作性定義,是有要加以廓清或爬梳的必要,特別是要如何從單一的弱勢勞動族群,以延伸到諸如非典型就業中高齡人口之兩兩關聯的交互影響,更遑論於失業情境所牽動到也不單單只是限縮在個別範疇的收入差異情形,而是要進一步地擴及到從所得中斷、所得不足到所得喪失等等所得維持之於家庭生計及其穩健運作的整體考量。

持平來說,上述五大類型的弱勢勞動人口,之所以會成為這一波疫情衝擊影響的受害者,固然是有來自於疫情本身的失控所致,但是,背後根深蒂固的結構性環境限制,致使這些人的遭遇處境,成為一種結構性被害與被迫的映照反射,也就是說,疫情當只是某種催化的加惡因子,至於,扣緊疫情爆發之前、疫情擴散之中以及疫情控管之後的疫情演變過程;及其環視包括工作意願、工作能力、工作機會、工作收入、工作穩定與工作願景的就業勞動歷程,點明出來的乃是:對於該項疫情失業的整體社會事實,是要有分類分級、分時分程以及分階分段的因應之道和處遇措施。

畢竟,像是年齡弱勢的年輕人,自然是比較偏向於教育投資與職業重建的中長期策略規劃;至於,短期見效的應急之道,則是如何有效開發更多的職種或業態,藉此將女性、臨時工或零工等次級勞動人口,納入經濟復甦的產業重要後備軍;再則,攸關到身體羸弱或老化長者的就業接軌事宜,如何讓相關的誘因條件或獎勵措施,同時施行於私領域的在家調適以及公領域的就業服務兩者之間,這似乎也突顯出來長久以來國家機器對於弱勢族群的未就業、就業以及不就業等政策定調,是有通盤檢討的必要。

總之,需要提前部署的豈僅止於防疫作戰本身,而是關乎到戰後的諸多重建工程,更是要有從工具性到規範性;從戰術到戰略;從特定到全面;從復甦到蛻變等等的佈建工程,就此而言,自當不能小覷上述五大弱勢勞動族群的失業危機及其所衍生出來規避風險的應變措施,否則,這些底層勞動階級所加總惡化的社會性病毒,恐將成為下一波全球化的發展性危機。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